募資不只發幣,也可以發 NFT?(Parallel、Neo Tokyo)

一直以來公司或企業組織,為了籌得營運、開發的資金,從天使、ABC輪,到上市上櫃,甚至是幾年前區塊鏈上開始逐漸普遍的的ICO、IEO,不少用於募資的新招式陸續出現,而在最近幾個月搭上NFT熱潮,不少公司、組織也開始將NFT的發行作為項目的早期募資方式,特別是區塊鏈遊戲的代幣和NFT生態模式,透過賦予NFT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強調讓不同NFT持有者獲得對應的使用權利等。

現在市場上已經有許多項目在發行代幣的同時,販售功能性更加獨特、數量更加稀少的NFT,吸引用戶在早期搶入購買,例如部分開發中的交易輔助工具將使用資格綁定在NFT上進行販賣,又或者是像目前仍在早期開發階段的NFT實境卡牌遊戲「Parallel」。

Parallel早期發行的NFT,賦予持有者不同等級和價值的使用資格,早期投入的人有機會購買到最一開始發行的Prime Key NFT,鑰匙會給予持有者後續NFT的預售資格,可以參與實體的聚會和獲得相關實體贈品等,甚至是加入項目的社群和治理投票等,並且後續推出的許多NFT在白皮書上都清楚表示,會需要在Prime Key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正常使用,由以上可見開發者有多強調Prime Key的功能性,目前在Opensea上,僅有的1500支Prime Key已經被喊到了一支16 ETH的驚人價格。

同樣還有由兩位知名幣圈Youtuber,Alex Becker 以及 EllioTrades 兩人所共同開發的區塊鏈遊戲Neo Tokyo,透過解謎的方式讓成功完成謎題的用戶取得購買資格,雖然NFT快速銷售一空是可以預見的,但在兩人大力推廣下,在去年十月初雖然遊戲還尚未推出,但光是一個入場遊玩的角色資格,地板價就數度超過20 ETH,遠遠的高於當時熱度最高的項目,直到最近遊戲仍尚未完成,但地板價仍維持在10 ETH左右。

另外,與傳統販售股份的方式不同,以發行NFT進行募資,只要項目的關注度夠高,除了在前期能快速籌得資金以外,並且在後續的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交易中,開發者還可以收取交易金額的一定百分比做為版稅,成為源源不絕的開發動力,就好比公司的股票在不同投資客手上轉來轉去,而公司還能從自己發行的股票交易金額中獲利,這會更加激勵公司或是開發者專注於基本面的提升,讓開發者盡可能的為了提升購買需求和價格而努力。

結論

文章內舉了兩個區塊鏈遊戲,作為NFT募資的主要例子,而就像前面提到的,也有不少去中心化應用或遊戲,嘗試將使用資格和權限包裝成NFT的方式,使用戶可以自由地轉移、交易,而成功募資的例子數不勝數,將類似於股份的使用治理權賦予NFT的持有者,並且根據合約所設定的百分比自動收取交易版費,而價格和交易量的上升也代表版稅增加、代表公司收入增加,相對於傳統模式來說,不一定要等到真正完成上線,在項目尚未形成的早期,只要有足夠的交易需求,就可能形成一種新的開發與回報平衡模式。

比特幣市場盤整中:市場探底、谷底反彈指標分析|鏈上數據週報 1/09~1/15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波熊市,而在熊市中投資人最關注的兩個問題,一是熊市何時結束,二是價格是否觸底。我們在這篇週報中嘗試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就長短期投資人的行為分析而言,比特幣市場已經準備好迎來下一波多頭行情,囤幣者們堅守自己手上的比特幣,堅信價格會再次爬上高點。然而,總體經濟的大環境並不允許投資人們如此樂觀,在這嚴苛的投資環境裡,市場情緒仍舊十分恐慌,不排除將來還會有恐慌性拋售的情形發生。探底指標也認為市場離谷底還有一段距離,價格可能低迷持續數週或數月。考慮到聯準會在今年將會施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我們判斷比特幣市場已經進入了寒冬。而春天,必須等到比特幣市場不再恐懼並重拾信心後才會來臨。

看更多 »

Sudoswap 躍上主流! 發幣為何引起公憤?比特幣價格又回到6、7月,但實際情況卻大有不同?鏈上數據週報 8/29-9/4

目前的 NFT 比起作為數位收藏品,更像是高級俱樂部的會員證。以 BAYC 為例,幣圈的人其實不是那麼在意擁有的是 1號的猴子或是5號的猴子,因為不管是幾號,其實最重要的是擁有猴子,擁有參與 BAYC 線下活動的資格,或是作為猴子持有者炫耀之用。
而 NFT 除了會員證,也是一個趨於同質化的金融資產,某種程度也像是房地產!比特幣鏈上數據變化,長期持有者淨部位變化、實現HODL比率、期貨/現貨滾動差價率、各類 MVRV 、比特幣月報酬。回到現在,雖然幣價再次來到了與6、7月相同的水準,但月報酬遠比當時高上許多,盡管仍為負值,但已經顯示上方的賣壓被消磨掉不少,這點告訴我們,以投資人買賣雙方的行為和獲利狀況來看,幣圈最差的時間確實已經過去,接下來的主要課題將會是等待資金重新回流,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看更多 »
文章導讀
Scroll to Top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