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ERC-20、ERC-721、ERC-1155?差別為何?NFT 是哪一種?

ERC-20、ERC-721和ERC-1155是以太坊區塊鏈上使用的三大協議,或者說是在生態系統中運行的三種代幣標準,簡單來說,開發者可以根據上面三種標準,創造對應的三種不同模式和使用功能的代幣。目前以太坊是市場上使用人次最多、最具代表地位的區塊鏈,因此前面提到的三大協議也是目前最被廣為使用的代幣標準。每個代幣標準都具有特定的功能,這裡按造協議的發展順序分別介紹。

由於區塊鏈和各種協議的快速發展,使用者和開發者開始不滿足於單一的代幣使用需求,進而推動了三種代幣的演變過程。作為太坊區塊鏈中引入的第一個代幣, ERC-20至今仍然作為同質化代幣在以太坊上供人交易使用,而後來系統導入了新的代幣標準:ERC-721,主要用於創造非同質代幣,以及 2019 年的作為前兩者混和體的ERC-1155,這幾種代幣標準的出現,更加造就了以太坊至今的成功。

代幣標準的演進過程

ECR-20

代幣標準 ERC-20 是在 2015 年提出,最終於 2017 年與以太坊上正式安裝完成。在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中,這種制式的代幣標準被廣泛的使用在多種用途上。由於 ERC-20 本身就是一套規範區塊鏈行為的標準,使得他不但被大多數個人使用者接受,也相當受到一些組織或是機構的歡迎,可以說在ERC-20規範下的以太幣,對於以太坊上的ICO、眾籌、穩定幣建立等活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簡單來說,一個代幣如果是基於ERC-20標準,那它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代幣間的「同質化」,就好比說你手上的10塊錢硬幣,和我錢包內的10塊錢硬幣一樣,兩者價值完全相同,沒有哪一枚硬幣比較特殊的問題。

一般來說,ERC-20同質化代幣具有兩種特性,分別是可替代性以及可分割性:

  • 可替代性:表示每顆加密貨幣就有同等價值、功能相同,不同用戶手中的以太幣並沒有區別,彼此之間可以任意交換使用,可以使用公定的價格進行交易。
  • 可分割性:與我們經常使用的法幣不同,法幣購買時的最小單位是1元,加密貨幣雖然使用顆或者枚作為單位,但卻不用以整數進行交易,例如使用以太幣購買NFT時,就能以0.08顆以太幣進行交易,這就是它的可分割性。

ERC-721

不同於前者,ERC-721旨在創造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及不可分割性的代幣,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非同質化代幣–NFT (Non-Fungible Token)。

  • 不可替代性:每個NFT都具有它的獨特性,獨一無二且無法取代,同樣被儲存在鏈上後,也無法隨便刪除。
  • 不可分割性:除非智能合約允許,否則NFT是沒辦法像加密貨幣一樣,被拆成更小的份數進行交易。

那究竟能以ERC-721創造什麼?

其實只要一個物件能具有特殊價值,就適合以這種代幣標準被創造出,比如藝術創作、音樂,或者是目前最常見的個人頭像、PFP,一般來說是沒辦法找到另一個價值完全對等的ERC-721代幣。

NFT也可以看做一個數位創作或資產的所有權,與以往的藝術作品不同,NFT作為獨特的數位代幣,創作者可以透過版費(royalties)的方式,在每一筆交易中持續獲得收入,就算買賣雙方沒有創作者參與也是如此。

ERC-1155

ERC-1155 則是多重代幣標準,全名為 Multi Token Standard。ERC-1155 的用途為再製、包裝或組合一個至多個 Token Type 或 NFT Collection,讓 Token Type 或 NFT Collection 有繼承、多型、封裝等功能。

舉例來說,小明想購買某遊戲的帽子+衣服+褲子+鞋子,以往遊戲只能讓小明一個一個買,一筆交易一筆交易打,有了 ERC-1155 後,遊戲項目方開始可以賣小明一個全身套裝了,四種 NFT 也可以一次性打給小明。

這個協議主要功能是因為區塊鏈容量並非無上限,因此要阻止開發者們無限量開發智能合約,藉由傳統物件導向概念降低智能合約發布數量、提升開發效率。附加效果則是增加使用者體驗,讓使用者擁有套裝、多型態代幣等豐富選擇。

幣圈的短期回暖會到哪一步?Layer2 空投airdrop 季節來臨|鏈上數據週報 7/11 – 7/17

美國 6 月 CPI 季調年增 9%(前:8.5%),高於市場預期的 8.8%,主要推動的仍是能源以及房屋、新車(核心 CPI 年增 5.91%,亦高於市場預期的 5.8%)美國 5 月零售銷售年增率8.42%,月增率 1%,不過加油站、餐飲、食品飲料等受通膨影響的項目仍為主要帶動因素
聯準會表示,儘管6月通膨仍在高點,但月底Fomc會議的升息幅度可能仍為三碼,應該不會一次下重手升息4碼
雖然上周公布的CPI數據又到了接近歷史高點的程度,但看其細項,仍舊是能源在作祟,而上週我們也看到能源價格已經開始滑落,所以CPI再創新高的壓力應該不會這麼大。而零售消費則略優於預期,不過看其細項,也可以看到一般大眾花的錢仍集中在原料、食品等受通膨影響的項目,也可以說零售銷售的升高不完全是需求帶動,而是通膨造成。

看更多 »

鷹派聲明引起的下跌?比特幣的槓桿比率再度飆高!|鏈上數據週報 8/22-8/28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由四個價格構成的預測比特幣價格模型,包含了實現價格、0.6倍的梅爾乘數、200週均線以及比特幣餘額價格(Balanced Price),目前幣價已經跌破了兩百週均線(大約23K)和實現價格(大約21K),在幣價之下的支撐還有0.6倍的梅爾乘數(約19K)和餘額價格(17K)。
200週均線之下的幣價已經告訴我們目前仍在長期空頭之中,所以這裡所提到的幾個支撐價格都是以熊市的角度訂出的,例如0.6倍的梅爾乘數,在過去的熊市週期中,一直都起到了定義底部價格相當不錯的準度,而餘額價格則是考量UTXO的創建和花費時的差額所建立起的價格支撐價格,也為我們指出了一個幣價可能抵達的底部價格。

看更多 »

比特幣再度向上挑戰,後續如何?(鏈上數據週報 4/18~4/24)

和上週相差不大,短期的技術分析顯示出目前比特幣處在一個下行通道中。本週比特幣價格挑戰了$41,800的壓力價位失敗,價格仍舊低迷不振。中期部分仍舊在$44,300的壓力價位和$35,000的抵抗價位徘徊,在價格變化不大的這兩週很難看出價格的方向性。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這兩週都看到了比特幣都遵行著先漲後跌的模式,價格從週一開始上漲,大約在週三或週四來到高點後反轉,並在最後收在與週一開盤時變化不大的位置。週末成交量和價格變動幅度的下降或許是機構投資人在週末二日不進行操作的緣故。整體而言,比特幣不只價格,連交易模式都朝著股票靠攏。

看更多 »
文章導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