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發行數位貨幣(CBDC)?加密貨幣的最終型態?

什麼是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由央行發行並控制的加密貨幣,將能使貨幣本身價值波動低,適合做為真正的「貨幣」來使用,是一個從比特幣而發展出的想法。比特幣在2008年的橫空出世為貨幣體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提案,分散式帳本、去中心化與數位交易的想法在2010年代起開始廣為盛行,各種DeFi項目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它似乎給了我們在傳統金融體系面對的問題一些解方,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其他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簡單介紹:

  • 什麼是CBDC
  • CBDC的種類與用途
  • 可能帶來的影響
  • 各國的CBDC

現有的貨幣體系

在正式進入CBDC之前,我們必須先簡單地了解現有的貨幣體系。現在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使用的貨幣稱為法幣(fiat money)。法幣由中央銀行發行,價值也由央行背書。我們現在手上拿的新台幣鈔票,就物理學的角度而言跟一張相同大小的紙無異;但是中央銀行透過它的信用來創造並穩定我們手上鈔票的價值。以美國來舉例,美國會用「美元」單位來課稅,因此美元取代其他資產成為了在美國被使用的貨幣。可以說,我們用新台幣做為交易媒介的同時,其實就是在交易台灣央行的信用。

那中央銀行該如何保持信用?

央行掌握著印鈔票的權力,稱為鑄幣權。當央行印太多鈔票到市面,我們就有更多的錢買一樣多的商品,經濟學告訴我們這會使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而央行也可以將貨幣從市場上收回,我們會有更少錢買一樣多的商品,而這會導致物價下跌,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央行想要保持信用並維持貨幣的價值,就必須小心不能印太多鈔票,也不能一口氣大量收回流通在市面上的貨幣。

潛在的通膨通縮風險不代表央行必須時刻按兵不動,不印鈔票也不收回鈔票。我們知道就算放任市場自己運作,景氣都還是會有循環,也可能遇到像COVID-19疫情一般的外生衝擊。在景氣蕭條,百廢待興時,有節制地印鈔票,嘗試帶動通貨膨脹將可以刺激景氣再次熱絡。

相反地,在景氣過熱時,有節制的收回鈔票將能降低通膨並將經濟成長帶回常軌,避免資產泡沫快速增長。經濟學家喜歡將溫和的通膨比喻為經濟的潤滑劑,可以有效地刺激經濟成長。央行依據市場狀況印鈔或是收回鈔票的過程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

傳統銀行面臨到的問題?

像我們這般的一般市井小民可能並不會感受到央行的實際作為,我們和金融體系搭上線的方式主要是經由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提供一般的存款、放款業務,我們也會透過銀行來進行匯兌和匯款,而銀行則賺取其中的手續費和利息差。在台灣,銀行的結匯作業雖然大部分已經電子化,但仍然仰賴每天下午銀行關門後才統一結算。匯款到國外所需的結算時間更長。以最為廣泛使用的SWIFT跨國匯款系統為例,銀行必須透過有關聯的外國銀行形成一個信任網絡,資金必須透過這條網絡上的銀行一一轉手才會到目標帳戶,期間不僅需要花費數分鐘至數天的時間,也會衍伸可觀的手續費。

比特幣如何解決傳統金融遇到的問題?

比特幣的出現,可說是提供了一個藍圖,試圖解決現有貨幣體系由上(中央銀行)到下(商業銀行與消費者)體制中面臨的不效率問題。它也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的雛型,比特幣把區塊鏈技術運用到支付與記帳系統上,解決了傳統貨幣體系的以下問題:

  • 匯款結算手續過於冗長
  • 系統資料對大眾不夠透明
  • 高昂且沒有必要的手續費
  • 過度仰賴於單一系統運作,若系統被成功入侵損失將會非常巨大
  • 對個人資料的保護,防止個資遭少數企業壟斷

以上幾點,將區塊鏈技術套用到支付系統上面後問題皆迎刃而解。比特幣的經濟模型並不仰賴某一機構或是團體對於貨幣的壟斷,而是透過演算法形成共識,利用密碼學來建構一套新的信任系統。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經濟模型裡,所有經濟個體在體系裡皆為平等,打破了傳統金融體系的金字塔結構。

然而比特幣也帶來了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點與風險:

  • 價值不穩定,波動幅度大
  • 缺乏金融監管
  • 匿名系統使比特幣容易成為金融犯罪與詐騙的工具
  • 當超過半數礦工私下勾結將破壞整個經濟模型,屆時礦工將可以壟斷整個市場

每一個缺點對於金融體系而言都是致命的,再強大的經濟體都承擔不起。如果我們想將比特幣的優勢真正應用到日常使用的貨幣裡,一個代價最小的方式便是將比特幣獨特的經濟模型加以修改,並與現有的體系融合,取其所長並截其所短,而這就催生了CBDC的想法。

CBDC解決傳統金融及比特幣之間的困境

CBDC即央行所發行的數位貨幣,試圖透過引入一些去中心化的概念來解決中心化的問題,透過引入中心化的概念來改善去中心化的缺點。CBDC的提案很多,每個國家的央行或是相關的研究機構都對CBDC有著不一樣的想法,每個經濟體對CBDC的期許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把金融體系想成是一個光譜,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在左端,傳統的金融體系在右端,而各個CBDC的提案,與其他各式各樣的加密貨幣一樣,散落在光譜的不同地方。

發行CBDC的動機

我們可以將各國央行發行CBDC的理由分成以下四大類。

  1. 填補現金消失的缺口

在東亞與歐洲部分經濟體現金支付已經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簽帳卡、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方式。這些支付方式因為不是由中央銀行完全掌握,因此為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中央銀行訴諸CBDC來減輕現金邊緣化所帶來的壓力,並且希望重新掌握貨幣主導權,避免被私營機構壟斷。

  1. 普惠金融的手段

在一些中南美洲與非洲的開發中國家,銀行帳戶與金融服務並不普及。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相對不足,交易仍舊以現金為主。然而,距離或是地形的阻礙卻使現金支付有很大的侷限。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希望數位貨幣的發行能讓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有管道接觸各項金融服務,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使政府更容易課徵稅收。

  1. 幣制改革

長期飽受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會想利用CBDC來實現幣制改革。如同過去政府將舊台幣換成新台幣一般,中央銀行在CBDC上訴求的是重新掌握國家貨幣體系,在脫離交易上對美元依賴的同時降低通貨膨脹到正常水平,並且重新建立民眾對央行貨幣政策的信心。

  1. 便捷性與成本效率

這類國家本身已經具有相對完善且健全的貨幣體系,CBDC的發行對他們而言並不急迫。對這些國家而言,CBDC的誘因在於支付系統的便捷性與大幅減少的跨境支付成本。CBDC在這些地區只以研究和小規模試驗為主,尚未有大規模發行的計畫。

  1. 面對加密貨幣的挑戰

近年來市場已經有超過千種加密貨幣流通。尤其如USDT等穩定幣的出現漸漸威脅到了法幣的地位。以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用來交易加密貨幣的錢就像是從經濟體逃逸出去一般,因為它們並沒有被拿來從事資本投資或生產行為。想像一下你和另外三個朋友打麻將,拿來做為賭注的錢流來流去仍舊在你們四人的手裡,對於整體生產行為並沒有幫助。幣圈就如同一個超大型麻將桌,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就彷彿幾百萬人都將金錢鎖在保險箱裡。這對經濟成長和資本累積是不利的,也使貨幣政策更難透過商業銀行傳遞給消費者。

CBDC的種類與用途

曾經有兩位學者(Bech and Garatt, 2017)為以四個性質為貨幣做分類:是否為央行發行、是否為電子形式、是否廣泛普及、是否為點到點支付。以上四點問題的視覺化描述就是稱之為Money Flower的文氏圖。很明顯CBDC是央行發行,也是電子形式,其所使用的技術也將會是點到點的支付演算法。因此,以是否廣泛普及(是否所有消費者都能使用)的問題出發,CBDC能分為零售型與批發型兩種。

零售型的CBDC

面向廣泛的消費者群眾。在一國的境內所有交易都會被記錄在電子帳本上。這種CBDC可以很輕易地解決部分交易糾紛,也很直接的實現普惠金融的目的。然而,將所有交易永久記錄將可能侵犯民眾隱私,央行直接略過金融機構面對消費者的體系變動對經濟體而言也是一把雙面刃。

批發型的CBDC

不直接面向消費者,而是面向金融機構。批發型CBDC的出現將不會對消費者的生活產生直接影響。它最主要是為了替代現行的跨行轉帳與結算系統,使帳本紀錄更即時、更可靠且更低成本。這相對零售型而言只是微小的體系變動,因此對經濟體不會造成太大負面影響。然而,批發型CBDC也飽受質疑:是否值得為了這一點優勢而大張旗鼓地更改一國的跨行交易結算系統?

如果明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的新台幣全部變成電子形式,那會是怎麼樣的光景?以下列舉幾個CBDC的出現可能會對經濟體帶來的影響。

CBDC對央行的影響

毫無疑問,發行CBDC可以讓央行對金融體系的掌控力上升。央行可以決定持有CBDC是否有利息。如果持有CBDC可以拿到利息的話,這個利息將會是貨幣市場金融商品利息的絕對下限。另外,透過CBDC利息的調控,央行可以更直接的傳遞貨幣政策,甚至可以解決長期以來貨幣政策遇到的障礙(如利率零下限問題)。當經濟危機襲來時,央行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刺激復甦。然而,當央行以CBDC取得更多控制權時,就意味著貨幣政策會有更多政治操作的空間。在此同時,央行必須開發錢包軟體、進行技術監督與維護、反洗錢與融資恐怖行動,可謂是增加了不少責任,也使央行的聲譽更難維持。

對銀行產業的影響

沒有完善規劃的零售型CBDC對傳統銀行而言可能是一場災難。在點對點支付系統中,傳統銀行是不需要,應當被淘汰的產業。這樣的過程被稱為金融機構的去中介化。在加密貨幣的經濟模型中,金融行為是由點到點進行的,不需要中介的存在,或是只需要智能合約就能取代金融中介的功能。試想如果銀行存款幾乎沒有利息,而將財富以CBDC的方式保存幾乎不存在風險,你會選擇繼續將錢存在銀行嗎?相信大多數人是不會的,也因此在CBDC推出的過渡期中,銀行很容易面對擠兌的風險。因此,若政府機關沒有做好相關配套,擠兌也可能為金融體系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各國的CBDC

中國

中國在發行CBDC上非常積極,人民銀行希望能透過CBDC杜絕市場上氾濫的偽鈔問題,也希望CBDC能夠避免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對金融體系的壟斷。對人民銀行而言,CBDC的發行也有強烈的政治目的,期許數位人民幣能在未來挑戰美元的國際清算貨幣地位。人民銀行曾在2015年推動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但其成效不彰,無法撼動美元地位。在零售CBDC部分,2019年起人民銀行陸陸續續推動數位人民幣的試點,採用雙層營運模式:央行不直接發行CBDC,而是授權商業銀行從事CBDC兌換業務。

美國

聯準會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對CBDC的討論,但一直保持中立態度。美元在國際間應用的既有情形使得推行數位美元並不急迫。聯準會在今年(2022)的報告中明確表明了發行數位美元的條件:

  • 對經濟的效益高過帶來的風險
  • 應該嵌入現有金融體系,而不是取代它
  • 保障使用者隱私
  • 有防止金融犯罪的措施
  • 得到金融業廣泛支持

由以上條件可見聯準會對於CBDC的態度較為保守,數位美元將會落在貨幣光譜偏右的地方。聯準會也條列了數位美元帶來的風險:

  • 對金融體系造成的衝擊
  • 對利率的控制降低
  • 隱私與金融犯罪問題
  • 針對相關基礎建設的攻擊

這些問題有些可藉由CBDC的設計緩解,有些卻仰賴現有金融體系與CBDC的政策搭配。聯準會在近年已經推出了允許銀行間實時結算的FedNow系統,其功能類似批發型CBDC。就目前而言,美元作為國際清算貨幣的地位仍未受到威脅,因此聯準會對數位美元仍舊持觀望態度,對發行數位美元持較消極的看法。

歐元區

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為發行歐元的最高機構,成員由歐元區各中央銀行組成。在COVID-19疫情期間,歐元區內現金支付的比例急遽下降,也使歐洲中央銀行認知了研究CBDC的重要性,並開展了為期兩年的調查,與消費者、歐洲議會、金融產業溝通,並在調查結束後決定是否繼續推行CBDC以及其可能的經濟模型。

在歐洲中央銀行以外,歐元區不同的央行也各自研究著CBDC的可行性。法國央行與HSBC和IBM合作,已在去年(2021)年底完成批發型CBDC的測試。在測試中,法國央行在區塊鏈上發行了使用CBDC結算國債,並驗證了多個資產在的跨平台交易與結算。德國央行也在去年3月進行過類似試驗,與數家大型商業銀行合作模擬德國國債在分散式帳本上的發行與交易情形。

巴哈馬

巴哈馬在CBDC的討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世界上首波廣泛發行零售型CBDC的國家之一。巴哈馬在去年正式發行CBDC沙錢(Sand Dollar),與法幣巴哈馬元有1:1的兌換價值,而巴哈馬元又緊盯美元,因此沙錢被視作數位美元的先行試辦計畫。巴哈馬央行強調CBDC的發行最主要是為了實現普惠金融與防止洗錢與金融犯罪問題。民眾可以透過下載專用APP來使用沙錢。

台灣

台灣央行在2020年已經通過了CBDC的概念驗證階段,研究分散式帳本技術的可行性與侷限性。就演算速度而言,分散式帳本技術可能尚無法處理大量高頻的交易需求。去年9月央行也開始了零售型CBDC的試驗計畫,其設計將採與數位人民幣相似的雙層式架構。民眾將可以透過有往來的商業銀行進行數位台幣的開戶與顧客驗證程序,兌換數位台幣並進行支付。這樣的架構是將分散式帳本技術鑲嵌在現有金融體系中,能夠和緩CBDC帶來的衝擊。但是近年來電子支付系統的蓬勃發展也讓CBDC在台灣遇到了競爭對手。

小結

近十年幣圈的發展突飛猛進,分散式帳本技術也日益成熟。零知識證明、跨鏈協定與各式各樣不同共識演算法的出現使CBDC在技術層面幾乎完全可行。如瑞波幣、NEM等加密貨幣團隊都致力於CBDC的提案,不少大型銀行也與科技夥伴緊密合作研究相關技術和經濟模型。加密貨幣市場(尤其是穩定幣市場)的急速發展與金融危機的出現使得CBDC的推行漸漸顯示出急迫性。研究CBDC已經成為各國央行的趨勢,每個央行都希望能透過CBDC解決現有金融體系遇到的諸多問題。

然而考量到CBDC可能帶來的衝擊,各國央行不得不小心謹慎地推動CBDC,所以目前世界各大經濟體對CBDC還在試驗或研究階段,不敢貿然發行。CBDC的設計除了需要滿足經濟體內需求之外,也要針對金融體系有相關的配套措施才行。也因此,對於金融環境健全的國家而言,CBDC的急迫性不大,而且未來的CBDC很可能以嵌入現有金融體系的模式發行。這些國家對於CBDC的態度較趨保守,未來發展方向也以批發型為主、零售型為輔。

相反地,金融體系較不健全的開發中國家對於CBDC有更高的期待。這些國家發行CBDC的急迫性較高,有些甚至已經開始廣泛發行。對於想促進普惠金融的國家而言,零售型的優先順序高於批發型。

無論如何,由比特幣開始的漣漪似乎已經在各國央行之間蔓延開來,或許許多幣圈人士期待的無現金社會即將到來,只是和現有的金融體系互相折衷融合。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密貨幣發展的終點,也許就是由央行所發行的加密貨幣──CBDC也說不定。


References

https://www.investopedia.com/fed-paper-on-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cbdc-5216571

https://qz.com/2116627/why-the-fed-doesnt-need-a-cbdc-right-now/

https://www.finextra.com/the-long-read/320/cbdcs-heres-what-every-central-bank-in-the-world-is-working-on

https://ctee.com.tw/news/global/539660.html

https://www.banque-france.fr/en/communique-de-presse/banque-de-france-has-successfully-completed-first-tranche-its-experimentation-programme-central-bank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5280459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2/01/20/digital-currency-battle/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0614

https://ssrn.com/abstract=3041906

https://www.cbc.gov.tw/tw/dl-21458-487452b0251c4efca15ff6e06ddcb50b.html

https://www.actuaries.org.uk/system/files/field/document/Understanding%20CBDCs%20Final%20-%20disc.pdf

睽違17週的大漲幅,比特幣熊市到哪個階段了?鏈上數據週報7/18-7/24

上週比特幣開盤價$20,780美元,隨後一路走高,上週最高價格出現在7/20,將近24,300美元左右,但同日高點過後隨即下跌,最後收在$22,588美元,單週間漲幅逾8%,是過去十七周以來最大漲幅的一週,這樣的價格上升是否意味著熊市已經來到後期,即將結束呢?本週鏈上數據週報將會探討上週漲幅的狀況,並以此了解熊市的階段。請注意本篇週報紙是回顧比特幣市場與鏈上數據在上週發生的變動,並不能(也不該)被作為投資建議。

看更多 »
文章導讀
Scroll to Top
回到頂端